- · 《试题与研究》收稿方向[05/28]
- · 《试题与研究》投稿方式[05/28]
- · 《试题与研究》征稿要求[05/28]
- · 《试题与研究》刊物宗旨[05/28]
紧扣课标要求扎实打好小学习作基础从年高考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高考作文题更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指挥着高中的作文教学改革方向,同时也会对九年义务教育的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高考作文题更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指挥着高中的作文教学改革方向,同时也会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作文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往年一样,2018年高考作文题引人关注,网络、朋友圈、微博到处都有高考作文的话题。在评论之余,人们自然也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的改进趋向,有所议论,有所思考。基于这一点,笔者收集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试题、福建省中考作文题目与泉州市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查习作题,试图从比较中得到一些启发,从更深的层次思考小学习作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三道作文测试题
1.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18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3.2018年泉州市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查习作题。
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习作。
题目:
(1)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陪伴,是谁陪伴你左右?是什么陪伴你至今……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2)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计算器一出现,算盘消失了;数码相机出现,胶卷就没市场了;智能手机4G出现,回家不上电脑了;微信的出现,短信没人发了!世界一直在变,请你发挥想象,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从上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注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书写工整,字数不超过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二、简要对比分析
对比以上三道不同学习阶段的习作测试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异曲同工之处与区别点。
1.性质不同,功能有别。
总体而言,三道作文题的目的都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过程。但具体地说,高考与中考属于甄别、选拔性质的考试;而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查更侧重于对学生小学阶段整体水平的评估,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性质不同,功能有异,加上学段不同,要求不一样,就难度而言,三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2.形式相似,特点相近。
一是都采用给材料作文的形式,避免了孤立、直接的命题形式。泉州市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查习作题题目(1)接近命题作文,但也给予了一定的提示。这种命题形式提供了材料与话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容易做到讲真话、抒真情,也易于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还有助于避免押题、套题的做法。
二是命题与时代密切相关,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充满了正能量。无论是高考题所列举的18年间的重大事件,还是中考题目中的“充电”之说法,或者是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查题目(2)所点到的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巨变,无一不是当今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现象之反映,无一不隐含着催人奋发、昂扬向上之正气。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qikandaodu/2021/0330/1326.html
上一篇:地理教师如何制作出好的微课以一道经纬网试题
下一篇:解题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