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试卷上“妹妹不累”啥意思?仔细看了拼音,才

来源:试题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6 1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看看这个宝宝“men men bu le”,写出来居然成了“妹妹不累”!妹妹是不累,但是你的老师和父母都觉得心很累啊。 还有这一个,“让座”的“座”居然写出了表情包的效果,看看这颓

看看这个宝宝“men men bu le”,写出来居然成了“妹妹不累”!妹妹是不累,但是你的老师和父母都觉得心很累啊。

还有这一个,“让座”的“座”居然写出了表情包的效果,看看这颓丧的字,感觉自己都不开心了呢。

这孩子自创汉字的能力,也是相当“厉害”了!

父母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除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之外,让父母气到头疼的还有“粗心大意”。

孩子写作业的粗心,简直让父母们心力交瘁。

比如说,写汉字,只写一半;写数学题,誊抄一个2的答案,能写出3;其他的各种各样的看错题、看错拼音、“随意发挥”更是让人脑瓜疼。

还有这“身躯”的“躯”写成“驱”,“意味深长”的“意”写成“异”,让父母们哭笑不得 。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细心点”,孩子去考试的时候,还给孩子做“小抄”:手上写着“一道题看三遍”!

孩子的粗心大意让父母无奈,但是为啥这么多孩子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呢?

①孩子可能不是“粗心大意”,就是不会。

成人可能在写的时候,知道哪个字,但就是写错了。

但是孩子不一样,他可能是真的就是不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不牢固,所以才会写错,而不是父母以为的粗心大意。

②可能是孩子太轻视题目了。

之前有个宝妈说:孩子考试的时候,回来说“这次题很难”,考试成绩一般不差;要是回来说“这次题很简单”,成绩出来一般不太好。

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题目简单”,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就会轻视,导致有很多没必要的错误。

③可能是孩子的习惯问题导致的。

有的孩子,本身性格就有些丢三落四,在做题的时候也丢三落四,定不下心来,这就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细节部分做的不到位。

孩子的“粗心大意”都是有原因的,如果父母总是在跟孩子说“别粗心大意”、“下次仔细点”,这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效果,下次该“粗心”还是会“粗心”。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该怎么纠正孩子的问题呢?

首先,父母要分析孩子的错题是怎么导致的。

孩子所谓的“粗心”是有原因的。

就像上面那个把“意味深长”的“意”写成“异”,这就是孩子对词语不熟悉导致的,而不是粗心。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原因,做出相应解决方法,比如说加强孩子对这个词语的复习,而不是给孩子下个“粗心”的定义。

父母总是给孩子下定义,比如说这次说“粗心”,下次还说“粗心”,粗心就成了孩子犯错之后的借口,所以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不可取。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粗心”,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细心,让孩子做一些细致的手工活,可以让孩子“关注细节”。

其实呢,孩子的“粗心”更多时候没有耐心和专注力。

比如在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在旁边看着写,小朋友一会儿看看父母,一会儿看看卷子,一会儿再抠抠橡皮。然后父母大喝一声“赶紧写,写完睡觉”,然后孩子蹭蹭蹭的往上填,别说细节,题目能完整看一遍就不错了。

这也就导致,养成了这样的做题习惯,做题看不完关键字,没有耐心去做,也没有专注力做好。

所以,父母想让孩子不“粗心”,更多的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在耐心上,父母要给孩子做题的内在动力,比如说鼓励、夸奖,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他才会愿意付出心力和耐力去做这件事情。在专注力上,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只有有兴趣的时候,孩子才愿意全身心的付出到一道题目当中。

写作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慢慢钻研、学会有很多词汇、能看更多的故事书,这些都会让孩子欣喜,所以父母在孩子学习的一开始,就不要总是强调“学习很苦”。

很“苦”的事情,孩子总是不愿意做的。

不论如何,父母在看到孩子的错别字、错题的时候,不要一眼就给孩子归因到“粗心”上面,归因到“粗心”上面,父母又拿不出什么解决方法,这要孩子怎么改正、进步呢?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0/0806/495.html



上一篇:清朝末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看看今天的你
下一篇:2020年7·25省考行测试题各省“和而不同” 贴

试题与研究投稿 |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试题与研究版面费 | 试题与研究论文发表 | 试题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试题与研究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