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题与研究》收稿方向[05/28]
- · 《试题与研究》投稿方式[05/28]
- · 《试题与研究》征稿要求[05/28]
- · 《试题与研究》刊物宗旨[05/28]
清华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仅3字,大半学生交白卷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进入清华大学可能是无数学子的梦想,自从1911年清华学堂开办以来,清华便走出了无数知名人物。作为国内高等学府,清华的入学标准自然比普通高校严格得多,没有一定实力便只能望
进入清华大学可能是无数学子的梦想,自从1911年清华学堂开办以来,清华便走出了无数知名人物。作为国内高等学府,清华的入学标准自然比普通高校严格得多,没有一定实力便只能望洋兴叹。清华学风讲究求实和创新,为此,清华校史上曾安排了一场特别的入学考试。
这场考试被世人记住,是因为其完美体现了清华学风。1932年,学生们参加清华入学国文考试,拿到试题之后他们便一头雾水,面面相觑。当时的语文考试不像现在,没有选择题也没有阅读理解,上面统共两道题目,一道是命题作文《梦游清华园记》。
另一道怎么看怎么透着古怪,要求学生们对对子,上联却又出得十分简单:孙行者。很多学生以为这是普通对联,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清华出题不会这么粗浅——他们不好写诸如“唐三藏”之类的答案交上去,便直接交了白卷。
其实,这道题主要考验学生们的文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孙行者”这3个字表面上是说孙悟空,实则拆开来便是孙(可以作普通名词,也可以当姓氏)、行(作动词)、者(虚词),而且这上联的完美对法也不是随意来的,必须采用“无情对”的方式才能拿到满分。
什么叫无情对呢?举几个例子:
上联“三径渐荒鸿印雪”,下联“两江总督鹿传霖”;
上联“珍妃苹果脸”,下联“瑞士葡萄牙”;
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下联“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联“皓月一盘耳”,下联“红星二锅头”。
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第一,上下联每个字都对仗工整,颜色对颜色,花卉对花卉,数字对数字,逐字相对;第二,上下联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比如第三个例子上联讲某个老师桃李满天下,下联却全部是国名拼凑,歧义很强,彼此之间毫无逻辑关联但字字相对。
第三,无情对讲究“借对”,借对也叫假对,是一种修辞对仗手法,巧妙地利用汉字一词多义的特点,抛弃某个词常见的甲义,采用它的乙义嵌入对联中,达到工整效果。比如我们平时说到“荷兰”一定是指荷兰王国,但在无情对中,它被借来充当荷花与兰花的组合!
“鹿传霖”和“红星二锅头”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这里不多做解释。回到清华大学当年所出的试题,这个题目当年只有一个学生巧妙使用无情对对法拿到了满分,他给出的答案是“胡适之”。胡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与白话文倡导者。
给出这个答案的学生也来历不凡,他的名字叫周祖谟,出生于1914年,18岁便同时通过清华与北大的入学考试,是一位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取得无数成就的语言学家,参与了普通话审音工作,曾任《国学季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编委,著有《广韵校本》、《问学集》等。
周祖谟的答案“胡适之”巧妙借来了民国时期文坛大师胡适先生的名字,上下联意思风马牛不相及又字字虚实相对。“孙”和“胡”会让人联想到“猢狲”一词,却不是那个字;“行”和“适”一个有去的意思,一个有往的意思;“者”和“之”更简单,常用虚词对常用虚词。
这道题的出题者为“清华四大哲人”之一的陈寅恪先生,既考个人文学基础,也考思维是否活跃。你认为,出题者和答题者的水平如何呢?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0/0904/585.html
上一篇:一年级满分试卷火了,语文老师不舍得扣分,自
下一篇:饮食文化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