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

来源:试题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8 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 D 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A、创造性

B、拓展性、

C、基础性

D、实践性

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 C 、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A、加工

B、传输C处理 D破译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 B 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A、单学科、

B、跨学科

C、多学科

D、双学科

4、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 C 。

A、核心概念

B、基础知识

C、基本概念

D、重点内容

5、初中信息要学会使用 C 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A、文字处理

B、多媒体制作

C、电子表格

D、图像处理

6、初中学生要学会利用 A 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A、因特网

B、电脑

C、电视

D、报纸

7、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要遵循“ C 与创新相结合”的课

程目标。

A、探究

B、实践

C、应用

D、拓展

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要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 A 信息的能力。

A、下载

B、查看

C、发布 D传递

9、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 C ”。

A、复合价值

B、双赢

C、双价值

D、独立价值

10、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以 A 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A、兴趣

B、热情

C、爱好

D、意识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对)

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对)

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无须考虑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错)

11、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 68 )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 70% )。

12、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 )和( )或实践活

动为主。

13、教学评价必须以( )为依据,本着对发展( )和( )有利的原则进行。

14、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 )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15、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 )、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

4、简述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大学科,既有独立性,又必须与其他课程整合,这才能体现信息技术的活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深入的实践,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学科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针对学生平时的各科进度,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与各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设置几个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扩充自己的资源库。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0/0928/683.html



上一篇:政治学原理第3阶段测试题
下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试题与研究投稿 |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试题与研究版面费 | 试题与研究论文发表 | 试题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试题与研究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