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学霸钱学森的试卷,字迹清秀堪称“印刷体”,

来源:试题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1 15: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大事的人,或者天赋,或者努力,然而学者钱学森先生却是身怀超世之才,亦下水滴石穿的功夫,始终如一地保持勤勉努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大事的人,或者天赋,或者努力,然而学者钱学森先生却是身怀超世之才,亦下水滴石穿的功夫,始终如一地保持勤勉努力的态度。字如其人,钱学森大学时期的试卷上,字迹工整,几近印刷,便能看出他有多优秀。

惊人的履历

1956年,钱学森第一次向中央及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国防建设的建议书,并且迅速地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担任总指挥的院长一职,提出两弹一星计划,并全程规划和研制。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也随即在1967年6月17日爆发成功,自此,我国的国防航空工业正式迈入近阶段。

钱学森先生获得过的荣誉与奖项更是难以计数:作为科学家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象征着航空事业最标志性事件的荣誉——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于07年荣获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荣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始终不变的勤勉与认真

钱学森出生于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之中,从小到大都是妥妥的学霸。他的父亲钱均夫早年已有留学经历,而且还曾经担任过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对于钱学森的学业自然也十分上心,这种对于学业严谨与勤勉的态度伴随了钱学森的一生,不论是生活上还是求学途中。

有一件关于钱学森对于事业的热爱的轶事:当时正在求学的钱学森和他未来的妻子蒋英两人共同决定:推迟婚期,要知道两人当时已几近而立之年,寻常人家这个时候已经成家,但是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与相伴的爱情抉择面前,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了事业。直到几年后,他们的婚礼才在上海姗姗来迟。

在求学的途中,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态度从周围同学们的口中得到了印证:周围同学们都说钱学森在面对学习时候从来不松懈,哪怕就是一次很小的考试,他的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认真。

在多年后启封的当年国立交通大学试卷上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严谨、成竹在胸的理工生,这份试卷几乎可以说是一份满分标准答案,字迹清秀,工整堪称“印刷体”,条理清晰,就连作出来的图的直线都是尺量过的,除了一个小小的瑕疵,漏写了一个字母\"s\"。

工作中,钱学森更是将这种态度贯彻到极致,在一次发射导弹前,有三颗螺丝怎么也装不上去了,工作人员连忙请来了钱学森,原来是前日的车间工人在装上一个螺丝之后,理所当然认为剩下三颗不必再多此一举了,然而就是这个疏忽导致了大错。

钱学森得知情况后,立刻开始指导工人们进行重新组装,并且一连数小时在现场指导,始终不肯放松半会,直到问题彻底解决,这才匆匆扒了两口冷掉的饭菜。

而钱学森的这种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行动理念始终贯彻如一,他在科学领域做出的种种贡献都离不开他的这种理念的指导。一个如此聪明的人还如此严谨,也难怪钱学森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细节见精髓。

小事见品质

钱学森的认真与严谨还体现在生活的小事上面。一件是在阅读报纸方面,报纸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相当重要,只有紧跟时事潮流,才能正确把握科研方向,钱学森多年来就始终坚持着阅读报纸的习惯。

真正体现钱学森的严谨是他对于报纸的阅读顺序都有要求,为了保证自己阅读时能够迅速掌握关键,每次秘书将排列好的报纸送来时,钱学森都会再检查一遍,别说是检查顺序,寻常人可能对于阅读顺序都不会作要求。

从钱学森的手稿当中窥探而来:这份手稿里有一个写着\"Nothing is final\"字样的信封,留于研究航空难题,当时,钱学森前前后后演算多次,还去请教了导师冯卡门,就连稿纸都用了近千张,才得出了这个结论。

欣喜若狂的钱学森在解出难题后在信封写下\"Final\",但是很快钱学森又修正了过来:在他看来,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难题不应该就此放弃讨论的价值,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题字,钱学森都是如此严谨认真。

钱学森的认真也是相当执着的,不因对象而有所变化,既然立下不会题词的原则,哪怕是再高的官职也无法使之改变心意。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0/1001/701.html



上一篇:欧拉、欧几里得、笛卡尔都没能解决的数学题目
下一篇:2017年11月人力资源二级考前测试题

试题与研究投稿 |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试题与研究版面费 | 试题与研究论文发表 | 试题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试题与研究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