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题与研究》收稿方向[05/28]
- · 《试题与研究》投稿方式[05/28]
- · 《试题与研究》征稿要求[05/28]
- · 《试题与研究》刊物宗旨[05/28]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史上最“懒”诗人,写诗经常不写题目,却都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小学时,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一首诗之所以优秀,不仅仅在于其辞藻华美,更在于里面包含的诗人情感。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其中的情感可谓是立体饱满,相当富有层次。 要不然说唐
小学时,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一首诗之所以优秀,不仅仅在于其辞藻华美,更在于里面包含的诗人情感。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其中的情感可谓是立体饱满,相当富有层次。
要不然说唐朝是诗的盛世,这样一个太平盛世,每一个诗人都充满了无尽的的精力和充沛的感情,每一种情感在他们笔下都能玩出花来,任何一种物件或景色都能被他们转化成蕴含情感的意象。可见,情感之于诗,就好比灵魂之于肉体。
而诗的题目就是对全是情感最好的凝练,能引导读者更快速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在其间注入的感情。所以,一个好的题目对于一首诗而言,不仅仅是门楣这么简单,还是主题的升华,全诗主题的体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白居易写杨贵妃和李隆基的旷世爱情,他取名叫《长恨歌》,虽然只有短短3个字,但里面不止包含了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恨而不得,也包含了白居易对两人爱情不能圆满的叹恨惋惜。后人带着“长恨”这两个字通读这首诗,更能融进当时白居易提笔时的心境。
可见,一个好的标题对诗也很重要。而历朝历代的诗人们,都绞尽脑汁想给自己的诗取一个好标题。要是实在想不出来,有时古人还会给标题整很长一串,尽可能说出自己写诗时的心境,譬如刘禹锡有一首标题叫《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寄洋州崔侍郎阆州高舍人二曹长》,可见古代诗人为了标题有多拼。
不过,有个人却是个例外,相信很多读者在上学时都学过不少名为《无题》的古诗,起初,笔者以为这首诗名字就是“无题”,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些诗压根就是没有题目。而古代最喜欢写无题诗的,当属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了。
据不完全统计,李商隐没有取名的诗作竟有15篇之多,创下历史之最,而且,他这些无题诗每篇都成了经典。那么,为何他就这么特立独行,不喜欢给诗作取标题呢?
清代的纪晓岚曾做过这个研究,他认为李商隐并不是没取标题,而是流传到后世时,这些标题全都丢失了。不过,这个说法有待商榷,毕竟一首诗都能一字不落的流传下来,为何就会偏偏没有标题呢?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商隐诗中包含的情感过于复杂纠结,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总结情感,所以只好把标题空出来让后世读者自己发挥。譬如,李商隐那首脍炙人口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通读下来,每一句都在抒发一种感情,而且还是各自独立。第一句是表达对离别的叹息,第二句则成了讴歌劳动者,第三句又是对年华老去,韶光易逝的哀叹,第四句却又跑到了情人相思的点上。四句诗四种感情,又如何能找到统一的标题?所以,用《无题》命名再合适不过。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李商隐太懒,懒得去取标题。但纵观其一生,流传下来的诗作高达600首,还不包括失传的。如此高产的诗人,用懒来定义他似乎也不太合适。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商隐“懒”得给诗作取标题呢?各位读者,欢迎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你就是最懂李商隐的那个千年知己。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0/102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