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倒数第一的试卷,能把老师气“吐血”,你见过

来源:试题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6 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相比于墨守成规,思维逻辑已经稳定的成人,孩子的思维便显得十分跳跃,时常能因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做出一些令大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因为自家孩子的思维

相比于墨守成规,思维逻辑已经稳定的成人,孩子的思维便显得十分跳跃,时常能因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做出一些令大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因为自家孩子的思维太跳跃,想象力过于丰富,在考试时经常做出文不对题的答案,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的问题而头疼不已。

倒数第一的试卷,能把老师气“吐血”,你见过几个这么答卷的?

此前,寒假期末考试结束后,不少老师纷纷晒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语文试卷。

这些最后分数倒数第一的试卷,把老师们气到“吐血”,苦中作乐调侃称:“这些孩子太聪明,感觉我已经教不了啦!”

如用“马上”造句,这位倒数第一的小学生答道:“我坐在马上感到很高兴。”还有一些填空题,如“有的……有的……”。

另外一位也是倒数第一的学生答道:“我家有的是钱,有的是车。”如果是从开玩笑或者脑筋急转弯的角度,这些答案或许没有问题。但如果按照汉语里的词意、用法、思维,考试时必然不会得分。

不少家里有小学生的网友也都纷纷晒出了自家孩子令人哭笑不得的语文试卷,如用“天真”进行造句。

一位网友的孩子答道:“今天真是太热了!”但看句子没有问题,但联系“天真”的词意与用法,明显是不正确的。

当然,从网友们纷纷晒出试卷来看,孩子因为跳跃式思维,考试经常不能按照老师平日的教导来答题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

孩子的跳跃式思维,在学习中的表现主要是指没有按照常规的思维逻辑步骤,从命题直接跳跃到了答案,从而得出其他词意及答案的思考模式。

而如今网络发达,孩子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传播途径,接收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导致他们的思维更加的跳跃,想象力也更加丰富。

对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家长而言,发现孩子如此答题时,肯定会立即纠正。但如果纠正、引导的方法不正确,很可能会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趋于平庸。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跳跃式思维?

1、正视孩子的跳跃式思维

孩子拥有跳跃式思维并非坏事,它可以让孩子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再创造能力。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让孩子变得不普通。

家长要正确理解孩子的跳跃式思维,明白它的利与弊,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既不会影响平常的考试,也能正确运用它。

2、引导孩子学会考试时的正确答题思维

孩子在考试时无意中使用跳跃的思维逻辑答题,极大可能是因为不懂得考试时,应该运用何种答题思维来应对。

这便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引导,让孩子知道正规考试的答题思路,学会遵守考试的规则、要求。

这样才能让孩子避免过于跳跃的思维影响了对命题的理解,没有做出对应的答案而影响最终成绩。

同时,家长与老师还需注意为孩子培养健康的学习心态,将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让孩子拥有足够的主动性投入到学习中。

如果家长引导得当,可以保护好孩子的活跃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将它们更好地运用到学习中,正确答题,提高学习成绩!

当然,除了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答题思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家长在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便否定了孩子

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都会有波动,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次不理想的成绩便否定了孩子的付出与努力,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与信心。

对于孩子的不理想成绩,家长还是应该以冷静、理智来面对,与孩子一起找出失利的原因,一起面对、解决,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

2、不要过多的攀比

可能一些家长喜欢将自家孩子的考试成绩与其他孩子进行攀比,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是为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有一种被逼着学习且不能失败的感觉,这对于孩子的身心是非常不利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还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孩子更是如此。不能仅凭一次或几次的考试成绩便否定了孩子。足够的鼓励,与孩子一起查缺补漏,才能让孩子避免下次再犯,有所进步!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1/0306/1121.html



上一篇:清朝“最大胆”状元,考卷上只写了8字,皇帝看
下一篇:外国人的中文试卷,令中国学生大开眼界,心疼

试题与研究投稿 |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试题与研究版面费 | 试题与研究论文发表 | 试题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试题与研究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