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小学学霸满分试卷,为何成为全校传阅的焦点任

来源:试题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1 0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们在步入校园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件事,则这件事就是考试。而考试制度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在中国,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古代,考试制度是用于选拔行政官员,

人们在步入校园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件事,则这件事就是考试。而考试制度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在中国,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古代,考试制度是用于选拔行政官员,在如今,考试制度是用于检测人们对知识的掌控程度。因此学习不好的人遇到考试,就像经历大型灾难一样,考不好回到家就是被家长一顿骂。但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候人们对世界还充满着好奇,想法也是天马行空的,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常常能写出令人出乎意料的答案。


在这张试卷中,可以看到题目类似于脑筋急转弯,虽然看起来与学校学习的知识不太相关,但脑筋急转弯是很考验人的思路的。脑筋急转弯起源于古代印度,在古埃及神话中也有出现过有关脑筋急转弯的谜语,则这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这个问题是古埃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向过路人提出来的。通常要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都要离开惯性思维去思考。则这位小学生都能答将题目答出来,可以说是脑子转得非常快了,在老师批上“神童”二字后,使这位小学生的试卷一时间成为校园传阅的焦点。


但在小学,并不是人人都是神童,就像这位小学生的试卷中,没有一题是答对的。在第一题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正确答案是“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诗句出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写赠于长安友人的一首诗。而这位小学生除了诗句没背好,看来还深受电视剧的“毒害”,以至于写出了“夫妻对坐到天明”和“富则妻妾成群”,看样子这位小学生看的是后宫剧吧。更为离谱的是,这位小学生在答诗句“知否?知否?”的时候,却写上了英语“Sorry”,而这题的正确答案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张诗句填空中,这位小学生答的也是挺让人意外的,但他倒是反义词用的还不错,至少君子对小人是答上的,还有在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而不是是其他人。不过这位小学生答得实在是太顺口了,读过去反而感觉没什么不对劲,但这样是不对的,还是得好好背好古诗词,毕竟古诗词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


除了诗句外,在小学的语文试卷上的其他题目,也弄出过不少笑话。在这张诗句的第四个题目中,虽然“哈哈哈哈”的确是表达喜悦的一种方式,但这样答题是不会得分的,正确的答题方式应该是,描写出杜甫在听到消息后的神态和一举一动。则这个题目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创作于宝应元年的冬季。当时唐朝军队,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胜仗,收付了如今河南的郑州和开封等地方,于是在杜甫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写下了这篇诗文。


而在语文试卷中,最令学渣闻风丧胆的,莫过于写作文了。则作文的最早的原型,是我国古代中的“赋”,赋是古代中一种有韵的问题,有着诗歌和散文的特征,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则在如今的作文中,已经不能写诗歌散文一类的文章。虽然不能写诗歌散文,但要写出一篇600字的作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这位小学生就简单明了的写了“此处省去600字”这几个大字,相对的,老师也省去了他的60分。所以无论是诗词还是作文,都要好好学习,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读书是最好的一条出路。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1/0311/1163.html



上一篇:小学生的卷子总是“惊喜”不断,老师无奈表示
下一篇:小学生考试试卷走红,字迹堪比“印刷体”,阅

试题与研究投稿 |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试题与研究版面费 | 试题与研究论文发表 | 试题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试题与研究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