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题与研究》收稿方向[05/28]
- · 《试题与研究》投稿方式[05/28]
- · 《试题与研究》征稿要求[05/28]
- · 《试题与研究》刊物宗旨[05/28]
清朝状元的试卷公诸于世,看到上面的字迹,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古代的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和今天学生高考一样,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我们现代人对古代的科举考试既熟悉,也陌生,熟悉的是只知道科举考试是官府选拔人才的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和今天学生高考一样,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我们现代人对古代的科举考试既熟悉,也陌生,熟悉的是只知道科举考试是官府选拔人才的方法,但陌生的却是科举考试的流程。
科举考试第一名的称为“元”,比如乡试第一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殿试第一就成了状元了。而状元是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地位,而历史上能荣获状元的人才也是屈指可数。
在我国的科举史上,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截止,一共是1283年,总共产生状元592位。一千多年才产生几百名状元,可以说状元是十分不容易获得的,这也说明为什么古代的知识分子都以考取状元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可以青史留名,光宗耀祖。科举考试在我国有着千百年历史,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当清朝状元的试卷真迹公诸于世的时候,我们看到上面的字迹,的确让无数人汗颜,其书法水平堪比书法大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要从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说起,刘春霖,187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刘春霖6岁的时候被送回老家,8岁的时候入私塾读书。刘春霖读书非常刻苦,而且思维敏捷,记忆力也很好,深受老师的喜爱。 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学习这么用功,于是就把他带到保定,入莲池书院读书,攻读十余载,已经是满腹经纶。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科举考试刚落下帷幕,而此时又逢多事之秋,当时清朝的掌权者慈禧太后举行完殿试后,就想从科举考试的名单中寻找一些吉兆,来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阅卷的大臣选定好了试卷,于是呈给慈禧太后观看,第一张试卷上面的字迹清秀挺拔,文辞优美,让人读后赏心悦目,慈禧太后看后心情大好。但是当看到考生的姓名叫“朱汝珍”的时候,心里却一万个不高兴。考生名字中的“珍”,和慈禧当时做“珍妃”时的珍一样,这是没有避名讳。而且朱汝珍还是广东人,当时太平天国就是从广西、广东一路发展壮大的,这就更让慈禧不高兴了,认为广东是大清王朝的克星,就这样朱汝珍就被淘汰出局。
第二份试卷就是刘春霖的,首先春霖就给人很吉利的象征,雨水滋润森林,万物得以复苏和生长,再加上刘春霖的字迹工整,书法造诣深厚,慈禧太后于是决定选刘春霖为新科状元。 后来大清王朝灭亡,袁世凯企图称帝,就曾试图拉拢刘春霖为总统内史,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刘春霖便退隐北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以“满洲国”的名义邀请刘春霖前去,遭到刘春霖的严词拒绝,日本人恼羞成怒,第二天就派人抄了刘春霖的家,将其收藏的书籍全部搬空。刘春霖虽然仕途不顺,但是刘春霖的书法堪称一绝。他的书法圆匀平正,尤以小楷著名,据说当年翁同龢见到还没有登第的刘春霖的书法,就赞叹不已,并且预言此人必定能高中状元,后来果不其然。
现代人看到刘春霖的书法,也会叹为观止,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印刷出来的字迹。甚至有很多网友说:这也太漂亮了,简直和印刷体一个样。
古人的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一种下苦功夫的表现,想要写好一手好字,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打磨。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的书法文化受到了键盘鼠标的强烈冲击,越来越多的书法文化已经逐渐走起了下坡路,也是十分可惜的一件事。文 | 国学大观园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1/0323/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