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题与研究》收稿方向[05/28]
- · 《试题与研究》投稿方式[05/28]
- · 《试题与研究》征稿要求[05/28]
- · 《试题与研究》刊物宗旨[05/28]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恢复高考后的试卷“蹿红”,网友看到考题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高考”2个大字是多少人学生时代挥之不去的字眼,无数个日日夜夜将自己埋在教室里,埋在几十本书里,挥洒汗水,看着墙上倒计时牌越来越小的数字,终于迎来了那一天。 毫无疑
“高考”2个大字是多少人学生时代挥之不去的字眼,无数个日日夜夜将自己埋在教室里,埋在几十本书里,挥洒汗水,看着墙上倒计时牌越来越小的数字,终于迎来了那一天。
毫无疑问,高考是千百万人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它的出现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1977年10月21日,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和地理)和理工(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和化学)2大类,如果要报考外语专业就要额外加试外语。
那么1977年的高考试卷是什么样的呢?是和现在一样密密麻麻、包含各种类型题差不多的吗?网友为何会发出“我也能考上清华”的感慨?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山东省的语文高考试卷,试卷上标注理科考生只要写作文(满分70分),而文科考生要做完3道题,题目那就更简单了,写作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和给文言文加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实话,这种程度的题目让初中生做也很轻松,而且1977年理科的录取分数线才275分。再看看历史和地理的考卷,它两被归类到一张卷子上,总共才6个大题,难度也不大,所以网友的话倒是没说错,但他们并没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当年高考已经停了10年了,1997年高考招生的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了考试,他们有的从农田里走出来,有的从车间里走出来,还有的从军营里走出来……
那一年,他们没有教材,更没钱买书,根据当年参加高考的小木匠郑伟安回忆,那时候在准备考试,他非常想买本《数理化自学丛书》,但书店里要8角,太贵了,于是天天去废品回收站“淘书”,实在淘不到,就站在书店里看,然后记下来。最后,郑伟安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像木匠郑伟安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在江西插队的汪向明想要一本《代数》来复习,却没地方买,舅舅知道了这个消息,竟然花了几天几夜手抄了一本《代数》给他!汪向明拿到了手抄本,夜以继日的复习,誓不辜负舅舅,后来他考上了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那本手抄本《代数》,成了他一辈子的宝贝。
1977年的考场上,还有一大“奇观”——我们既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看到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也许就是一对父子一起来考试。
话说当年高考的大门一开,全国约570万人参加了考试,不过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只有不到30万人顺利进入了大学,但其余500多万考生并没有气馁,情绪反而更加高涨,继续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
等到1978年,我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160万人,可见当年的人们是多么渴望学习,多么渴望进入大学啊!
有人说,那段岁月是中国有史以来少有的全国读书热潮,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曲,看完当年的回忆录,不禁让人热血沸腾,眼中含泪。反观现在很多孩子,对待书本毫不爱惜,甚至张口闭口就是“不想读书”,真是让人感慨啊!
参考资料:《恢复高考》资料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1/0402/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