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题与研究》收稿方向[05/28]
- · 《试题与研究》投稿方式[05/28]
- · 《试题与研究》征稿要求[05/28]
- · 《试题与研究》刊物宗旨[05/28]
公务员考试:从申论考试的命题特点,预测申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申论已成为考录公务员的重要科目,代表国考命题水平,最具权威性的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简称国考申论)试卷,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申论考试命题的发展方向和变
申论已成为考录公务员的重要科目,代表国考命题水平,最具权威性的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简称国考申论)试卷,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申论考试命题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它的发展变化,对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申论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对于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应试者的综合素质,为国家选拔合格的管理型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指示性作用。分析、研究国考申论考试命题的变化趋势,掌握其中的规律,对考生来说十分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考申论考试的命题进行分析。
一、 申论考试命题的原则及趋势
纵观2012-2018年的国考申论试卷,可以从以下两点看出其命题发展趋势:
(一)“三点”频出,测试素质
十几年来的国考申论试卷,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频频出现,有效地检验了应试者的政治嗅觉、社会洞察力和综合素质。举例如下:
2012年,涉及海洋开发与保护问题;
2013年,涉及治理与建设黄河问题;
2014年,涉及道德建设问题;
2015年,涉及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2016年,涉及慢生活问题;
2017年,涉及科技人性化问题;
2018年,涉及国民素养与礼仪问题。
上述话题看起来并不生疏,许多事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精练而简洁地概括问题的现象,快速而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根源,妥善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考生来说也绝非易事。这就要看应试者的政治嗅觉是否敏锐、社会洞察能力是否强大、综合素质是否优秀。其实,国考申论的命题原则,就是要求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必须关心、关注和思考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做到心中有国家、有人民、有时事一句话,就是要求国家机关公务员有忧国忧民意识,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果应试者对这些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来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就不具备成为国家公务员的资格。申论考试以人民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来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选录人才的一个重大创举,这既是申论试卷命题的高妙之处,也是今后申论命题的发展方向。
(二)背景材料,由少到多,由浅到深
纵观国考申论的给定材料,不难发现,给定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阅读理解的难度逐年加大。举例来说,2016年有8800字,被考生称为“超大容量”材料。如果说阅读1600字的材料可以测试考生文字操作功底的话,那么,阅读8000~9000字的材料就更能考查出考生是否具有过硬的阅读功底。归结起来,不难看出国考申论在背景材料方面的发展趋势:
(1)篇幅扩大。无论是字数还是信息量,都呈倍数增加。
(2)内容繁杂。社会性、现实性问题,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都有所表现。
(3)知识丰富。常识性、基础性、公务性等综合知识都在背景材料中凸显。
这种逐年加大规模、呈现出“辐射”状的材料结构形式,无疑加重了阅读理解及提取信息要义的难度,但是为申论考试的发展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在材料的选择与变化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也让人们真正感觉到申论考试命题的变化空间及潜力是巨大的。申论命题的变化促使题型、题量和结构不断改进,有利于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将成为今后申论考试的改革方向。
它比较全面地体现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基本特征,尤其是材料的构成形式,为申论试卷的研发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视野,构建了新的平台,为申论命题的规范化、专业化及向国际标准化靠近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充分体现了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发展要求和选拔人才的要求。
二、申论考试命题模式解析
概括材料主旨命题是申论考试的基本命题模式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这是从事公务员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每年的申论题目中都会出一到两道概括主旨的题目,或是概括阅读材料中的一个特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或者是把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资料罗列在一起,组成一组材料,让考生对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摩,高度概括出其所反映的问题。题目或难或易,举例说明:2012年国考申论第一题: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1/0520/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