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人民日报: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高德荣育种团队成

来源:试题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13 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也被称为小麦“癌症”,不仅会导致小麦大幅减产,还会产生赤霉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小麦赤霉病5次大暴发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也被称为小麦“癌症”,不仅会导致小麦大幅减产,还会产生赤霉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小麦赤霉病5次大暴发,重发田块减产50%,甚至绝收,已成为粮食安全的一大威胁。

“扬麦33”不仅“身体”好,产量也很高。此前,很多抗赤霉病的品种虽然抗性能达到要求,但是农艺性状不理想,不利于育种利用,更无法在生产上推广。例如,麦苗过高易倒伏,生育期过晚导致迟收等。

“在我国小麦种植区,普遍采用化学方法来抑制赤霉病的重发。有时施3到4次农药,仍达不到预期效果。”高德荣说。此外,农药的使用和残留,也会增加成本、影响生态环境。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啃下这块“硬骨头”

“我们历时10多年,反复开展田间实验,终于使‘扬麦33'在保证优良农艺性状的前提下,实现了赤霉病抗性与产量协同提高。”高德荣说,“此外,‘扬麦33'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硒含量高于其他小麦品种,稳定性也很好。”

精准育出好麦种(科技视点·种业科技自立自强③)

传统育种模式主要依靠经验,能否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针对特定目标和性状改良,解决传统育种解决不了的问题?沿着这个思路,团队展开了艰苦的攻关。

高德荣告诉记者,目前,“扬麦33”正在江苏、安徽、湖北和浙江等地示范种植。“今年秋播将在长江中下游赤霉病重发地区推广,力争实现‘减药'的目标。”

高德荣说:“‘扬麦3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实现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与来源于‘扬麦'本身的抗赤霉病位点相结合,从而完成‘抗病程序'的植入。”

“这是我们科研团队16年持续攻关,在国内首次成功选育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双抗'优质高产新品种‘扬麦33',它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里下河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说。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倪中福表示,“扬麦33”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手段加强各类抗性基因聚合,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和性状改良精准性,使小麦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小麦播期推迟等因素影响,赤霉病日益频发,中抗赤霉病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急需选育出高抗病小麦新品种。于是,高德荣带领团队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图为高德荣(左)和助手查看“扬麦33”田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供图

品种改良一直在进行。10多年来,除了“扬麦33”,育种团队坚持以解决生产重大问题为出发点,还培育了早熟高产品种“扬麦23”、耐迟播高产品种“扬麦25”、优质弱筋品种“扬麦24”、强筋品种“扬麦29”等,不少已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主导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攻克小麦“癌症”,就要在“芯片”里植入“抗病程序”。

2021年5月23日,在高邮市甘垛镇带程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组对“扬麦33”示范田进行评鉴后认定:“扬麦33”赤霉病抗性突出,同时兼抗白粉病等,综合性状优良,实现了抗赤霉病与高产协同遗传改良的重大突破。专家组一致认为,“扬麦33”有望成为我国新一代主导品种。

在专心投入育种的同时,高德荣也一直在思考。在他看来,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一家一户小生产对农药、化肥等投入成本意识不强,更关注产量。但规模种植的家庭农场不仅关心产量,更关注成本投入,关注生产风险,他们会要求品种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和节本高效,更有利于良种普及。

在江苏省高邮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小麦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麦苗生机盎然。

2021年,在高邮市开展的大面积示范种植结果显示:“扬麦33”未防治赤霉病的病穗率1.99%,平均严重度0.82,病情指数0.52;中抗对照品种“扬麦20”未防治赤霉病的病穗率13.18%,平均严重度1.91,病情指数8.7。高德荣说:“今年的大田生产表明,‘扬麦33'即使不采取防治措施,其发病程度也轻于中抗品种防治2次的发病程度。”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09日 第19版 版面截图

那么,有了“抗病程序”的“扬麦33”,抗赤霉病能力到底有多强?

突破关键技术,选育高抗小麦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里下河农科所研究员程顺和带领团队,育成了一批中抗赤霉病的大面积丰产小麦品种。其中“扬麦158”是当时国内外抗性等级最好的主推品种,有效缓解了赤霉病的发生。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2/0513/2060.html



上一篇: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2021级)最新考研
下一篇:心肺慢病症状群评估与管理的探索研究

试题与研究投稿 |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试题与研究版面费 | 试题与研究论文发表 | 试题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试题与研究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